典型文献
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对无产阶级的抽象统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视角
文献摘要: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是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存在方式,可将其划分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两种呈现形态.据此,如果说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时期机器替代了人的体力劳动,那么当今人工智能时代则是在其基础上对人的智力劳动的进一步替代.这是对近代哲学所描述的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全面动摇,它包括人是能够理性把握自然规律的"认知主体"、人是应当普遍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主体"、人是物质需求亟须得到满足的"欲望主体"等.概言之,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从生产活动到消费活动、从物质活动到精神活动,整体形成了对无产阶级的三重抽象统治.首先,人工智能的"去技能化"催生出"非物质劳动"这一生产形态,它模糊了无产阶级的生产与生活、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之间的界限,使其智力资源愈益为资本增殖服务.其次,机器智能的技术合理性转变为政治合理性,让本应享受生命、财产、自由和平等等近代政治解放成果的无产阶级,沦为维护当今严重等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无用阶级".最后,数字图像在消费领域中所建构的景观符号,没有促使无产阶级产生社会变革诉求,反而使其沉溺于普通消费者身份,滋生出一种能够与资产阶级共享平等自由的意识形态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立足于上述三重抽象统治关系所奠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面临着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只有在更高形态的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真正的解放.
文献关键词:
机器;人工智能资本化;无产阶级;抽象统治;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萌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萌-.人工智能时代机器对无产阶级的抽象统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视角)[J].哲学动态,2022(04):34-43
A类:
三重抽象,人工智能资本化
B类:
人工智能时代,无产阶级,抽象统治,历史唯物主义,劳动创造,人的主体性,存在方式,体力劳动,智力劳动,呈现形态,如果说,工业资本主义,今人,近代哲学,主体性地位,动摇,自然规律,认知主体,遍参,政治生活,权利主体,物质需求,欲望,资本主义应用,生产活动,动到,从物,去技能化,催生出,非物质劳动,劳动时间,自由时间,智力资源,愈益,资本增殖,机器智能,技术合理性,受生,政治解放,沦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结构,无用阶级,数字图像,景观符号,社会变革,沉溺于,消费者身份,滋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共产主义社会
AB值:
0.3888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