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乡村治理及其转型的产权逻辑
文献摘要:
农地产权制度是中国乡村治理的核心线索.由国家法律赋权、社会认同和农民行为能力三个维度所表达的产权强度及其差异,是导致不同乡村治理模式的内在根源.农耕文化、地权模糊及其关系交易,构成了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遗产.从"产权弱化—关系型治理"向"产权强化—契约型治理"的转型,决定了中国乡村社会从产权模糊走向产权明晰、从关系型交易演变为契约型交易的历史逻辑.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框架内,农地确权所内含的产权明晰与稳定预期,正在推进中国乡土社会的转型,一方面逐步撕裂由亲缘地缘所维系的传统村社治理秩序,另一方面以契约化、正式化和法制化的现代化方式,重构"国家有作为""社会有认同""人民有参与"的法制、德治与 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文献关键词:
产权强度;关系型治理;契约型治理;乡村善治
作者姓名:
罗必良;耿鹏鹏
作者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广州 510642
引用格式:
[1]罗必良;耿鹏鹏-.乡村治理及其转型的产权逻辑)[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188-204
A类:
契约型治理
B类:
农地产权制度,中国乡村,核心线索,国家法律,律赋,社会认同,民行,行为能力,产权强度,同乡村,乡村治理模式,内在根源,农耕文化,地权,关系型治理,乡村社会,关系型交易,历史逻辑,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框架,农地确权,乡土社会,撕裂,亲缘,治理秩序,契约化,正式化,法制化,民有,德治,乡村治理体系,乡村善治
AB值:
0.38935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