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和合共生与彰显人本:民族互动背景下壮族歌圩祭祀的文化变迁
文献摘要:
祭祀娱神是壮族歌圩产生的初始动因与主要功能形态,贯穿于歌圩发展的整个过程.歌圩祭祀最初以具有岭南农业民族个性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为内容形式,在佛教、道教等传入壮族地区后,又形成了巫、道、佛与上述崇拜糅合的对象特点.与此同时,随着壮族、汉族交流的深入和壮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歌圩娱神功能逐渐式微."祭"与"食""乐"相结合的中原庙会习俗模式在壮族歌圩中萌芽和生根,兼顾了人的心理层面与生理层面的双重需求,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彰显.歌圩祭祀文化变迁深蕴多重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反观其演进过程,交流互鉴是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民族文化自觉意识的多元统一体.
文献关键词:
壮族歌圩;祭祀传统;文化变迁;民族关系
作者姓名:
李萍
作者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22
引用格式:
[1]李萍-.和合共生与彰显人本:民族互动背景下壮族歌圩祭祀的文化变迁)[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05):1-11
A类:
B类:
和合共生,民族互动,壮族歌圩,文化变迁,主要功能,功能形态,岭南,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祖先崇拜,内容形式,佛教,道教,传入,壮族地区,糅合,汉族,神功,式微,庙会,习俗,心理层面,充分彰显,祭祀文化,深蕴,多重文化,文化心理,反观,演进过程,交流互鉴,文化繁荣,繁荣发展,自古以来,民族文化自觉,自觉意识,统一体,祭祀传统,民族关系
AB值:
0.4251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