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添加剂及热处理对钴互连镀层电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
文献摘要:
随着芯片互连尺寸缩小至10nm节点以下,钴(Co)凭借其短电子自由程、优异的抗电迁移和扩散阻挡性能,被提出作为替代铜的新一代互连材料.抑制剂的加入可以实现Co互连的电沉积超填充,但同时会造成Co电阻率的增加.热处理是改善电性能的常用手段,然而抑制剂和热处理对Co电性能的共同影响及机理有待研究.为研究其共同影响机理,评估了丁二酮肟(DMG)、聚乙烯亚胺(PEI)和2-巯基-5-苯并咪唑磺酸(MBIS)三种抑制剂的电化学行为,电沉积制备了抑制剂作用下的Co镀层,表征了热处理前后Co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杂质变化.结果 表明镀层方阻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0.02 wt.%DMG、0.0015 wt.% PEI和0.002 wt.% MBIS具有相似的抑制能力,对应镀层具有HCP晶体结构和相似的晶粒尺寸,且300℃热处理后未发生明显变化,镀层的初始方阻和300℃热处理后方阻下降率的大小关系均为0.02 wt.% DMG>0.0015 wt.%PEI>0.002 wt.% MBIS,造成该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镀层初始杂质含量和热处理后杂质下降量的不同.此研究为业界选择最佳的添加剂及热处理工艺,以生产具备优越电性能的Co互连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文献关键词:
钴电沉积;抑制剂;热处理;晶粒尺寸;杂质;方阻
作者姓名:
陈淑慧;张梦云;谭祾月;李明;杭弢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2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淑慧;张梦云;谭祾月;李明;杭弢-.添加剂及热处理对钴互连镀层电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22(02):66-75
A类:
MBIS,钴电沉积
B类:
互连,镀层,电性能,10nm,Co,电迁移,扩散阻挡性能,超填,电阻率,丁二酮肟,DMG,聚乙烯亚胺,PEI,巯基,苯并咪唑,电化学行为,晶体结构,晶粒尺寸,方阻,wt,抑制能力,HCP,大小关系,小差,杂质含量,热处理工艺,连线
AB值:
0.2469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