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恤商"与"杜弊":清代商事法律的实践与探索——以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为中心
文献摘要:
盐船水运为盐业运输主要方式,盐船失事则会严重影响盐商营运与国家盐课收入.清初,清廷即出台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为食盐水运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后随盐区盐业经济发展,更将该条例从权宜之法发展至常法,直至升级为国家大法.然而,有清一代,"淹消补运"条例在实践中不断遭遇来自违法官吏、不法船户甚至盐商的破坏.这促使该条例在整个清代不断得到修订完善并于清中后期逐渐形成较系统的"淹消补运"法制体系,但其实践效果仍然陷入短期时好时坏、长期不断恶化的困境.纵使如此,因"重商"成为近代以来国家发展共识,"淹消补运"条例在屡遇撤销提议的同时,一直延续至民国.清代"淹消补运"条例演变的漫长历程展现了清廷为平衡"杜弊"与"恤商"而进行的艰难探索,同时也彰显了清代盐业国家法制体系的弹性.
文献关键词:
清代盐业;失事盐船;"淹消补运";盐业治理;清代商事法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吕小琴
作者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乡 45300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吕小琴-."恤商"与"杜弊":清代商事法律的实践与探索——以失事盐船"淹消补运"条例为中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03):185-199
A类:
杜弊,清代商事法律,失事盐船,船户,盐业治理
B类:
实践与探索,消补,水运,主要方式,盐商,商营,营运,盐课,课收,清初,清廷,食盐水,顺利进行,法律保障,盐区,该条,从权,权宜,之法,大法,法官,官吏,不法,修订完善,法制体系,实践效果,时好时坏,纵使,重商,近代以来,撤销,提议,清代盐业,国家法制
AB值:
0.3265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