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清代"以学为词"刍议
文献摘要:
"以学为词"是清代词坛的普遍现象,肇端于宋,却极盛于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顺康年间的"以学为词"沿袭宋代的形式——高密度运用典故和化用成句;康熙中叶以后,词之创作主体学者化,为彰显学问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创制了大量的集句词、论词词,甚至在词中浓墨重彩地进行自注;雍乾时期,以考据为代表的朴学大兴,大批学人投入诗词创作领域,学人开始主导词坛,他们视词为学问的载体,不仅将学问酝酿为一种高洁的人格姿态与清幽的词境,而且还以专门之学入词;嘉庆道光以后,常州词派提倡的"寄托"说,仍以学问为根柢,他们从理论和创作上都对"以学为词"做了提升;晚清四大家将"以学为词"发展到了极致,但由于天资、学力和境地的差异性,他们采融学问的效果不尽相同."以学为词"一方面开拓了词境,提升了词体地位,但同时也戕伤了词之美感特质.对清代的"以学为词"进行深入研究,不但能够还原清代的词林生态,而且能够探析清人隐秘的创作心理,从而总结出创作规律,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都是有指导意义的.
文献关键词:
清词学问化;以学为词;创作动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唐何花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何花-.清代"以学为词"刍议)[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2(03):166-179
A类:
以学为词,清词学问化
B类:
代词,词坛,普遍现象,肇端,极盛,时代风貌,沿袭,宋代,用典,典故,化用,康熙,中叶,创作主体,显学,学术交流,创制,集句词,浓墨重彩,自注,雍乾时期,考据,朴学,大兴,诗词创作,主导词,酝酿,高洁,清幽,词境,还以,嘉庆,道光,常州词派,寄托,仍以,根柢,晚清,极致,天资,学力,境地,词体,美感,词林,清人,隐秘,创作心理,创作规律,文学评论,文学创作,创作动机
AB值:
0.4968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