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OVCFs患者,依据手术入路差异分成两组,其中4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外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纳入椎弓根外组;另外4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纳入椎弓根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情况、骨水泥于椎体中心充盈分布率、疼痛程度评分、脊柱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骨水泥填充量和住院时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外组手术时长短于椎弓根组[(35.27±6.24)min vs(45.09±5.43)min],X线曝光次数少于椎弓根组[(19.32±3.20)次vs(28.01±3.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8、12.126,P<0.05).椎弓根外组骨水泥于椎体中心充盈分布率为95.00%(38/40)高于椎弓根组的55.0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67,P<0.05);两组术后24 h、1周和1个月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所下降,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ODI得分均降低,且椎弓根外组的降低幅度比椎弓根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ODI得分较术后24 h明显改善,但椎弓根外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与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填充均衡,脊柱功能明显改善,手术耗时短,且具有减少放射暴露次数的优势.
文献关键词: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邬尚忠;刘万祥
作者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脊柱外科,广西南宁 5300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邬尚忠;刘万祥-.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2(13):36-40
A类: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
B类:
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外侧入路,OVCFs,该院,手术入路,单侧椎弓根入路,根组,围术期指标,骨水泥,充盈,疼痛程度评分,脊柱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发症发生率,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填充量,住院时长,组手,手术时长,曝光,x2,疼痛评分,放射暴露
AB值:
0.1142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