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内涵与逻辑依循
文献摘要: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包括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综合交往观、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观和以普遍相融为归宿的世界交往观,它为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认知提供了一种解释性框架.基于此,就概念内涵而言,民族交往是以经济性互动为基础的民族全面交往,民族交流是以主体间性沟通为原则的民族双向交流,民族交融则是以共同性增进为导向的民族有序交融.就内在逻辑关系而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族际普遍联系互动与民族关系动态演进中的一个"连续统",这个"连续统"以民族交往为系统结构,以民族交流为系统过程,以民族交融为系统功能.就外在逻辑而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存在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这三重逻辑关联.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主体间性
作者姓名:
高永久;杨龙文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天津,300350
引用格式:
[1]高永久;杨龙文-.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域下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内涵与逻辑依循)[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3-21
A类:
B类: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理论视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内涵,依循,物质生产,主体间性,社会交往,融为,归宿,世界交往,化民,概念认知,解释性,面交,民族交流,通为,双向交流,民族交融,共同性,内在逻辑关系,普遍联系,民族关系,动态演进,连续统,系统结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体建构,历时性与共时性,个体性,集体性,三重逻辑,逻辑关联
AB值:
0.3040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