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梯度性"结构
文献摘要:
在相对人即直接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已无争议的背景下,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实质上指涉的是行政第三人的原告资格.从体系解释出发,结合登记立案和诉讼第三人的类型化,2014年修正的行政诉讼法放松原告资格管制的立法意图明显,而保护规范理论除了法解释上的技术优势和法教义学上的理论引导优势外,目前在我国诉权保障上作用有限.故此,从"法律上利害关系"到"利害关系"的立法变迁,应解读为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再次扩展且业已形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的"梯度性"结构:首先依保护规范理论进行"法律上"利害关系分析,然后进行"事实上"或"约定上"利害关系的司法判断,最后在行政第三人原告资格无法证成时,如若符合法定条件,还应及时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实现行政主观诉讼与客观诉讼的制度衔接.在此梯度性结构中,保护规范理论是我国原告资格判断体系的一环.
文献关键词:
梯度性判断结构;保护规范理论;行政第三人;原告资格
作者姓名:
倪洪涛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倪洪涛-.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梯度性"结构)[J].法学评论,2022(03):36-50
A类:
行政第三人,梯度性判断结构
B类: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相对人,利害关系人,指涉,体系解释,释出,立案,类型化,行政诉讼法,放松,松原,法意,保护规范理论,法教义学,导优,诉权保障,故此,立法变迁,成行,关系分析,约定,司法判断,证成,如若,法定条件,行政公益诉讼,诉讼程序,主观诉讼,客观诉讼,制度衔接
AB值:
0.2522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