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灌溉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适应性的GGE分析
文献摘要:
于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马庄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包含品种、灌溉两因素,选用14个小麦新品种(系),水分处理分别为出苗后不浇水(E1)、浇拔节水(E2)和浇拔节+开花水(E3),3次重复,共126个小区.分别考察不同处理的小区产量、株高、单穗粒重、单穗穗粒数、单穗小穗数、单穗不孕小穗数等6个性状的变化情况,应用方差分析法和R语言的GGE双标图方法分析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节水型小麦新品系均存在基因型效应(G)、环境效应(E)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且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5),基因型效应(G)的变异范围为1.07%~60.17%,环境效应(E)的变异范围为14.42%~86.97%,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E)的变异范围为4.33%~47.88%.不同品种(系)的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不同,表现为在不同灌水条件下,不同品种(系)处于不同多边形的顶角位置不同;小麦新品种(系)不同个体性状在不同浇水环境下表达程度不同.E1环境有利于单穗不孕小穗数的表达,E2有利于单穗粒重的表达,E3有利于株高的表达;不同环境对群体产量性状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不同,E1环境比E2、E3环境具有更好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综上,在黄淮麦区,本研究所选用的14个节水型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基因型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差异显著,E1环境有利于小麦节水新品种(系)群体产量和个体农艺性状的选择.
文献关键词:
灌溉;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产量;GGE分析;黄淮麦区
作者姓名:
孙宪印;牟秋焕;米勇;吕广德;亓晓蕾;孙盈盈;陈永军;王超;王瑞霞;吴科;钱兆国
作者机构:
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泰安271000
引用格式:
[1]孙宪印;牟秋焕;米勇;吕广德;亓晓蕾;孙盈盈;陈永军;王超;王瑞霞;吴科;钱兆国-.灌溉对14个小麦新品种(系)产量和农艺性状适应性的GGE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22(05):24-31
A类:
B类:
灌溉,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GGE,泰安市,试验田,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出苗,浇水,E1,拔节,E2,开花,E3,不同处理,小区产量,株高,粒重,穗粒数,小穗数,不孕,方差分析法,标图,分析性,基因型,环境效应,互作效应,节水型,小麦新品系,不同品种,产量性状,不同环境,灌水条件,多边形,顶角,个体性,鉴别力,黄淮麦区,效应差异
AB值:
0.278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