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机器人辅助与传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回顾性比较RIO机器人手臂骨科手术系统(MAKO机器人)辅助与传统直接前入路(DAA)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行DAA入路TH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初次行单侧THA患者;患侧髋关节无手术病史;术前肝肾功能、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无异常。排除标准:患髋有手术病史;髋关节感染;术前心肺功能较差、贫血。按手术方式分为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MAKO组)和传统手术(传统组),每组各24例。收集性别、年龄、患髋疾病、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髋臼假体前倾角与外展角、双下肢长度差、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得分及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策略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 MAKO组和传统组患者分别随访(10.3±3.7)个月和(10.9±2.7)个月。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切口引流量、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双下肢长度差、术后镇痛得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传统组相比,MAKO组在手术时间较传统组明显更长[(133.1±26.3)min vs(103.1±25.0)min](t=4.050, P<0.001)。但MAKO组与传统组比较,髋臼假体前倾角[(19.6±2.5)° vs(25.3±5.2)°](t=4.840,P<0.001)和外展角[(40.6±4.0)°vs(36.9±7.0)°](t=2.248,P=0.029)均更精准、角度波动范围更小。与术前相比,MAKO组患者术后双髋偏心距差更小(t=2.668,P=0.011)。结论:与传统组相比,MAKO机器人辅助下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臼假体安装角度和双侧偏心距方面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更高的准确度,但手术时间更长,二者短期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长期临床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文献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机器人手术
作者姓名:
张雨;傅凯;姚尧;刘昊;庄再凯;蒋涛;沈颖;蒋青;陈东阳
作者机构: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210008 南京,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10008 南京,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210008 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
引用格式:
[1]张雨;傅凯;姚尧;刘昊;庄再凯;蒋涛;沈颖;蒋青;陈东阳-.机器人辅助与传统直接前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的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22(05):535-541
A类:
B类:
直接前入路,微创,RIO,机器人手臂,骨科手术,手术系统,MAKO,DAA,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短期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患侧,无手,肝肾功能,白及,凝血功能,无异,排除标准,髋关节感染,心肺功能,贫血,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手术,传统手术,身体质量指数,组手,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双下肢,下肢长度,长度差,术后镇痛,Harris,卡方检验,检验分析,围手术期,红细胞压积,面差,波动范围,偏心距,下直,假体安装,安装角度,侧偏,可控性,髋关节功能,关节成形术,机器人手术
AB值:
0.2619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