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肠道菌群失调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文献摘要: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始肠道菌群定植,这一关键过程若被中断或延迟,均可能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数量与种类失调)在新生儿NE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最新研究发现,新生儿NEC发病前,机体肠道肠杆菌科菌群、梭状芽孢杆菌富集,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数量均减少,这些肠道菌群数量与种类失调,可能在新生儿NE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肠道菌群失调与新生儿NEC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文献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肠道菌群失调;肠杆菌科;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发病机制;肠道菌群定性、定量检测;婴儿;新生
作者姓名:
张非红;夏斌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引用格式:
[1]张非红;夏斌-.肠道菌群失调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22(05):523-527
A类:
B类:
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出生后,菌群定植,这一关,关键过程,NEC,具体作用,肠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数量,肠道菌群数量,拟就,新生儿肠道菌群,定量检测,婴儿
AB值:
0.1643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