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危险因素和处理方式的回顾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后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 entry,dSINE)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2015~2021年155例采用TEVAR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远端锚定区预防性处理患者(预防组)和未预防组的治疗情况特别是dSINE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导致dSINE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104例(67.1%)患者进行了弓上分支重建,53例(34.2%)在术中对支架远端锚定区进行预防性处理.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1.0±23.5)个月,dSINE发生率8.4%(13/155).其中3例进行了二次TEVAR覆盖新发破口,10例由于破口较小、造影剂外溢较局限而继续动态观察.预防组远端支架放大率明显低于未预防组[(15.2±9.3)%vs(19.5%±15.7)%,P=0.035],支架总长度明显长于未预防组[(259.2±67.7)mm vs(196.3±11.1)mm,P<0.001].预防组dSINE发生率(3.8%)低于未预防组(1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远端锚定区的预防性处理显著降低了假腔的非血栓化率(52.8%vs 71.6%,P=0.022),预防组和未预防组的二次干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 2.9%,P=0.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远端放大率过大是TEVAR术后发生dSIN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3.389,95%CI=5.388~5579.607,P=0.004).结论 支架远端放大率过大是术后发生dSINE的危险因素,发现dSINE后进行覆盖新发破口的远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文献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效果;远端新发破口;危险因素
作者姓名:
秘家学;王端;戴向晨
作者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天津300052
引用格式:
[1]秘家学;王端;戴向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危险因素和处理方式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2(02):136-141
A类:
dSINE,弓上分支重建
B类: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回顾性研究,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TEVAR,distal,stent,graft,induced,new,entry,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锚定,治疗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成功率,随访时间,造影剂,外溢,动态观察,放大率,总长度,假腔,血栓化,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远端新发破口
AB值:
0.2169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