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时序逻辑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制度冲突及解决方案
文献摘要:
对同一生态损害的事实,现行立法和政策规定的民事诉讼与行政执法措施存在着制度冲突,应当具体地分析受损的环境要素类型,找到具体的冲突点,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入手,将环境损害的救济区分为行为制止、实际损害赔偿、生态修复以预防未来损害.再以实证分析方法,具体地阐释涉及土地与土壤、水、大气、生物资源领域的制度冲突表现,代表制度冲突的根源.通过这样发分析过程,会发现所有的冲突,源于"行为制止—结果确定—未来修复"的救济手段之间,实际上遵循着一种时间顺序的内在逻辑,但相关制度却将其视为平面化的事实,导致了规范内容与适用的事实之间产生了不适应.因此,立法应根据三者的价值目标差异,分别配置制止加害行为、赔偿既成损害、修复生态功能的最佳化救济手段.为此,应当统筹行政、司法、社会资源,打通围绕损害结果救济的全部公法性、私法性手段,利用执法手段及时制止加害行为,善用物权之诉体现对双方的公平保护,在政府诉权优先的既有模式下明确社会组织的行政公益诉权,形成救济体系内多元主体间互补、衔接、互促的协同治理格局.
文献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时序逻辑;制度冲突;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肖峰;吴恙
作者机构:
湘潭大学 法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峰;吴恙-.时序逻辑下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制度冲突及解决方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3):52-62
A类:
B类:
时序逻辑,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制度冲突,生态损害,政策规定,民事诉讼,行政执法,环境要素,冲突点,制止,实际损害,损害赔偿,生态修复,再以,生物资源,源领域,代表制,平面化,价值目标,目标差异,加害,修复生态,生态功能,最佳化,社会资源,损害结果,公法,私法,善用,物权,政府诉权,公益诉权,主体间,治理格局,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AB值:
0.3855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