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伶仃洋夏季叶绿素a时间变化特征及分析
文献摘要:
文章使用2019年7月5日—20日在珠江河口伶仃洋定点连续观测的海表面叶绿素a质量浓度、海表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海表温度、盐度、流速、流向、遥感降雨量数据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影像,利用小波分析和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观测期间内伶仃洋海表面叶绿素a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44~1.75μg·L–1,平均值为0.80μg·L–1,其变化周期主要为6h、12h和24h.其与相对应周期的潮流存在明显的相位关系,并且在降雨后两者的相位关系发生了转换.7月5日—12日,叶绿素a与潮流基本呈反相位关系,涨急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低,落急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较高,浓度相差约为0.3μg·L–1.珠江流域在7月8日—13日发生了一次强降雨过程,降雨前后海水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6h、12h和24h周期波段的振幅由0.02~0.09μg·L–1增加到0.15μg·L–1左右.同时,降雨对珠江河口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造成了一个持续80h的增加过程,浓度增加了0.3μg·L–1.发生降雨后,7月13日—20日期间潮流滞后于叶绿素a约6h,水位最高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低,水位最低时叶绿素a质量浓度最高.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降雨不仅引起了河口区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增加,还造成了叶绿素a和潮流间相位关系的转换.
文献关键词:
珠江河口;伶仃洋;叶绿素a质量浓度;潮周期;降雨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滇婷;李君益;谢玲玲;叶小敏;周达
作者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海洋与气象学院, 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 广东 湛江 524088;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广东 湛江 524088;自然资源部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北京 100081;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天津 3001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滇婷;李君益;谢玲玲;叶小敏;周达-.伶仃洋夏季叶绿素a时间变化特征及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22(02):16-25
A类:
B类:
伶仃洋,叶绿素,时间变化特征,珠江河口,连续观测,海表温度,盐度,降雨量,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可见光波段,小波分析,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分解方法,水表,变化范围,变化周期,6h,12h,24h,相位关系,雨后,反相位,珠江流域,强降雨,降雨过程,雨前,后海,周期波,80h,加过,河口区,潮周期
AB值:
0.2826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