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感染及治疗后的透射电镜和局部免疫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中感染及治疗后阴道超微结构及局部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建立VVC大鼠模型,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组、空白凝胶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VVC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连续阴道灌注给药14天,停药后计算病原体清除率,阴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测阴道组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制霉菌素和中药组的病原体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阴道上皮微绒毛及糖萼恢复正常形态,线粒体肿胀程度降低.真菌感染后IL-17表达显著上调(P=0.017),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IL-17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620,P=0.324).而各组间IFN-γ、IL-4、IL-21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真菌感染后大鼠阴道上皮组织显著破坏,而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能在体内发挥抗白假丝酵母菌活性,促进受损阴道上皮超微结构尤其是糖萼的修复.
文献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大鼠;制霉菌素;苦参凝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婷;张旭;白会会;范琳媛;张展;王素霞;刘朝晖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妇科,北京 10002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 北京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微生态实验室,北京 10002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婷;张旭;白会会;范琳媛;张展;王素霞;刘朝晖-.大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感染及治疗后的透射电镜和局部免疫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2(01):1-5
A类:
B类: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透射电镜,局部免疫,免疫研究,VVC,大鼠模型,超微结构,免疫应答,雌性,制霉菌素,药组,停药后,病原体,清除率,HE,免疫组化,组织变化,转阴率,苦参凝胶,微绒毛,糖萼,线粒体肿胀,肿胀程度,真菌感染,蛋白表达水平,IFN,上皮组织,白假丝酵母菌
AB值:
0.1979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