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东北三省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
文献摘要:
为阐明新时期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在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中的重要性,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气象灾害对区域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利用1981?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灾情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东北三省和全国粮食产量与灾情的变化特征;采用已构建的灾情?产量评估模型,输入近10a灾情数据,估算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因灾损失及最终产量,并对已建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1981?2020年,东北三省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大幅增加,占全国比例稳步提高,2020年种植面积、2012年以来总产量占比均达到全国的1/5.(2)在全国灾情呈先增强后减轻的显著变化趋势下,东北三省灾情并无明显增减趋势,40a内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单产分别以65.96kg·hm?2·a?1和252.5kg·hm?2·a?1增加,近10a东北三省粮食单产极显著增加,增幅为52.6kg·hm?2·a?1.(3)2011?2020年全国平均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分别为23704.5×103和11204.7×103hm2,东北三省分别为3899.1×103和1900.0×103hm2;10a内全国和东北三省的灾情均显著低于前3个年代,是40a中灾情相对最轻的10a.(4)灾情?产量评估模型的模拟精确度高,黑龙江、吉林、辽宁粮食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0.90和0.88;斜率分别为1.05、1.02和0.98(P<0.01);40a平均因灾损失率分别为10.4%、17.9%和18.0%,50%的年份因灾损失率高于8.0%、17.0%和16.0%.(5)受灾情总体偏轻的影响,该模型对吉林和辽宁近10a的粮食产量略有高估.基于1981?2010年数据构建的区域粮食因灾损失评估模型,经检验能很好地评估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具有预测粮食产量的性能,具备业务化应用的可行性.气象灾害对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全国灾情影响的平均水平,鉴于东北粮食产量在全国粮食产量的占比较高,新时期防范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文献关键词:
粮食安全;区域灾情;因灾损失评估模型;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
作者姓名:
刘布春;刘园;郑飞翔;朱永昶;郭安红;陈迪;杨晓娟;梅旭荣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作物高效用水与抗灾减损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布春;刘园;郑飞翔;朱永昶;郭安红;陈迪;杨晓娟;梅旭荣-.区域粮食产量因灾损失评估之东北三省灾情-产量模型再检验)[J].中国农业气象,2022(06):487-498
A类:
103hm2,因灾损失评估模型,区域灾情
B类:
粮食产量,东北三省,粮食生产,中国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战略,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气,粮食种植,种植面积,产量评估,10a,总产量,增减,40a,粮食单产,96kg,5kg,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省分,最轻,精确度高,实测值,决定系数,损失率,偏轻,高估,年数,业务化,平均水平,农业气象灾害,气象灾害风险,国家粮食安全
AB值:
0.2027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