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温度带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与热量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文献摘要:
研究并揭示粮食生产格局及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基于1985—2015年中国县域粮食生产数据和全国683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基于温度带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热量资源利用特征.研究表明,在1985—2015年间,中国粮食总产的90%左右由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生产,其占比分别为18.6%、25.6%、21.6%和25.9%.30年来一熟区的粮食产量比重增加了13.8%,而二熟区和三熟区分别下降了2.7%和11.2%.其中一熟区的中温带粮食产量占比增加了13.9%,播种面积和单产的同步增加是中温带粮食增产的驱动因素,而三熟区中亚热带的粮食生产占比下降了13.9%.30年来不同温度带≥10℃年积温不断增加,南方增温趋势较北方更明显,但是热量资源利用效率增幅低于北方,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热量资源分布间存在"错位现象".因此,在进行区域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和策略制定时,需要以区域自然资源特点为基础,分析粮食生产与资源自然匹配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
文献关键词:
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温度带分区;熟制;热量资源利用效率
作者姓名:
王凯澄;赵炯超;韩桐;石晓宇;高真真;薄晓智;陈阜;褚庆全
作者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农作制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凯澄;赵炯超;韩桐;石晓宇;高真真;薄晓智;陈阜;褚庆全-.基于温度带分区的中国粮食生产格局与热量资源利用效率研究)[J].作物学报,2022(07):1709-1720
A类:
温度带分区,热量资源利用效率
B类:
中国粮,粮食生产,生产格局,效率研究,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国家粮食安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生产数据,气象站点,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一熟,粮食产量,产量比,三熟,别下,播种面积,单产,粮食增产,驱动因素,年积温,增温,资源分布,生产布局,布局优化,策略制定,空间格局,熟制
AB值:
0.2424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