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大同盆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及其对砷迁移富集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研究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分子特征及其对砷(As)迁移富集的影响,以大同盆地为研究区,利用三维荧光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方法,分析了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中DOM的分子组成特征和差异,揭示了沿地下水流动方向地下水中DOM的变化对As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从大同盆地山前倾斜平原至盆地中心冲洪积平原地下水中As浓度逐渐升高、SO42-和NO3-浓度逐渐减少,且地下水中As浓度与DOC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的微生物降解过程是控制地下水中As迁移富集的主要过程之一;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中DOM的分子类型更加丰富,脂肪族类化合物减少,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相对增加,有机质趋于大分子或难以降解,在热力学上更不易被微生物利用;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在微生物介导下DOM降解,为含砷铁氧化物还原性溶解提供电子,同时As(V)被还原为As(Ⅲ)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影响地下水中As的迁移富集.
文献关键词:
地下水;砷(As);溶解性有机质(DOM);荧光特征;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大同盆地
作者姓名:
张多;谢先军;刘文静;孙书堂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43007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多;谢先军;刘文静;孙书堂-.大同盆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及其对砷迁移富集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2(05):148-154
A类:
B类:
大同盆地,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DOM,三维荧光,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分子组成,组成特征,迁移转化,山前,前倾,洪积,SO42,NO3,DOC,微生物降解,降解过程,补给,排泄,子类,脂肪族类,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烃类,大分子,微生物利用,含砷,铁氧化物,还原性,原为,放到,响地,荧光特征
AB值:
0.2697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