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喀斯特土壤厚度和水分变化对两种菊科草本种子及果实的物候、可塑性和子代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文献摘要:
缺水的浅层土壤是植物在脆弱喀斯特地区生长和繁殖的关键限制因素.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适应喀斯特地区严苛生境的先驱,但其繁殖策略对短缺水资源和有限土壤资源的双重限制响应尚不明确.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评估果序和种子的数量、生物量和后代种子的发芽率,研究了两种一年生的菊科草本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恶劣的喀斯特土壤环境中,种子和果实物候的可塑性和后代种子萌发率.苍耳和三叶鬼针草在完整的双向随机区组设计中,设置了三种土壤深度和三种水分梯度下生长.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土壤厚度或(和)水分的降低,苍耳的子代数量(种子和果实)和生物量显著减少(P<0.05),三叶鬼针草在水分降低时增加果序和种子的生物量.(2)苍耳的亲本经历了资源减少后,种子数量和种子生物量没有相关性,而三叶鬼针草中种子数量和种子生物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P<0.05).(3)三种水分处理条件下,苍耳种子的萌发率没有随土壤厚度的减少而变化.对照条件下,随着土壤厚度的减小,三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苍耳倾向于通过确保后代的数量和质量来提高其竞争力,以适应浅层喀斯特土壤和干燥喀斯特生境.而三叶鬼针草通过风险分担策略适应了不利的喀斯特生境,它试图产生更多更大的种子以扩大生存范围,逃离不利的生存环境,但最终在岩溶土壤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以较低的种子数量和后代的萌发率结束.
文献关键词:
喀斯特干旱;浅薄土壤;种子数量;母本效应;种子生物量
作者姓名:
刘俊婷;李素慧;宋海燕;雷颖;陈金艺;王佳敏;郭旭曼;刘锦春
作者机构: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引用格式:
[1]刘俊婷;李素慧;宋海燕;雷颖;陈金艺;王佳敏;郭旭曼;刘锦春-.喀斯特土壤厚度和水分变化对两种菊科草本种子及果实的物候、可塑性和子代种子萌发率的影响)[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22(02):319-327
A类:
种子生物量,喀斯特干旱,浅薄土壤
B类:
土壤厚度,水分变化,菊科,本种,物候,可塑性,种子萌发率,缺水,喀斯特地区,限制因素,一年生,生草,草本植物,严苛,生境,先驱,繁殖策略,土壤资源,后代,发芽率,苍耳,Xanthium,sibiricum,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土壤环境,种子和果实,随机区组设计,土壤深度,水分梯度,子代数量,亲本,种子数量,显着,水分处理,处理条件,风险分担,逃离,生存环境,岩溶,母本效应
AB值:
0.2512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