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碳储量测算及固碳潜力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森林碳储量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主体地位,通过确定人工乔木林碳密度和植被固碳增值碳储量,预测人工乔木林碳汇潜力,为改善人工乔木林的林龄和树种结构、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进而为提高人工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提供科学依据,助力我国实现增汇减排的目标.[方法]比较分析我国第8次(2009-2013)和第9次(2014-2018年)森林资源清查中各优势树种人工林的面积和蓄积量数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volume-biomass methods)分别估算并对比我国6种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分析人工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在两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增值部分的碳贡献率,综合评价我国不同林龄结构人工乔木林的固碳功能;采用拟合的单位面积蓄积-林龄的Logistic回归生长方程,结合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预测不同龄级各优势树种的蓄积量,估算我国现有人工乔木林未来15年及至2035年的碳汇增值潜力.[结果]两次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我国主要人工乔木林总碳储量增加了 498.81 Tg,年均增加量99.76Tg.第9次资源清查结束时,6个主要树种不同林龄(组)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过熟林(439.19 Tg)>成熟林(426.43 Tg)>近熟林(359.75 Tg)>中龄林(292.34 Tg)>幼龄林(105.15 Tg),分别占人工乔木林总碳储量的27.07%、26.28%、22.17%、18.02%和6.47%;不同龄组的碳密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过熟林(59.17 Mg/hm2)<幼龄林(169.12 Mg/hm2)<成熟林(178.13 Mg/hm2)<近熟林(190.38 Mg/hm2)<中龄林(348.09 Mg/hm2).到2035年,我国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将分别达到1 716.27 Tg和36.51 Mg/hm2,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92.92%和93.17%.[结论]两次森林资源清算结果相比,6种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的碳储量均有显著增加,随着林分的不断成熟,碳储量呈现出线性正向增加的趋势,而碳密度受蓄积量与面积比的影响其增幅各不相同;至2035年人工乔木林碳储量约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20%,可以预见中国人工乔木林碳储量有很大的增加潜力.
文献关键词:
人工乔木林;碳密度;碳储量;固碳潜力;材积源-生物量法;Logistic生长方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大卫;沈文星
作者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大卫;沈文星-.中国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碳储量测算及固碳潜力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11-19
A类:
76Tg
B类:
主要树种,人工乔木林,固碳潜力,潜力分析,森林碳储量,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定人,碳密度,碳汇潜力,树种结构,森林可持续经营,单位面积,积蓄,蓄积量,增汇,森林资源清查,优势树种,人工林,专门委员会,IPCC,材积,生物量,volume,biomass,methods,不同林龄,生长方程,不同龄级,及至,总碳,增加量,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龄组,从小到大,Mg,hm2,清算,林分,断成,出线,面积比,各不相同
AB值:
0.1790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