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明确大蛾卵跳小蜂雌雄成虫触角感受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特征,为探究各感受器的内部结构、感受机制及相关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结构、长度及触角感受器的形态特征;鉴定感受器的类型,统计触角背面和腹面不同类型感受器的数量、位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触角长度和同类感受器的长度、宽度、数量在雌、雄蜂间的差异;比较不同亚节上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密度在雌、雄蜂间的差异.[结果]大蛾卵跳小蜂触角呈膝状,雌蜂的触角总长[(806.79±4.30)μm]大于雄蜂触角总长[(781.13±7.13)μm].雌蜂触角鞭节有9亚节,包括6索节和3棒节;雄蜂触角鞭节有7亚节,包括6索节和1棒节.雌、雄蜂触角上都着生7种类型感受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TS)、刺形感受器(ChS)、钟形感受器(CaS)、板形感受器(PS)、乳状感受器(MS)、B?hm氏鬃毛(BB)、指形感受器(FS).TS和FS都分为Ⅰ型和Ⅱ型.雌蜂和雄蜂上TS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TSⅠ和TSⅡ在雌雄间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蜂ChS、FSⅠ的数量显著大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雌蜂BB、FSⅡ的数量显著小于雄蜂相同类型的感器数量.PS、CaS、MS的数量在雌雄蜂间无显著差异.观察发现,从触角基部到端部,感受器类型和数量越来越多,密度越来越大.[结论]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总量较为接近,但不同感受器数量、大小和分布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性二型现象;跳小蜂科昆虫中存在钟形感受器;大蛾卵跳小蜂的触角鞭节可能在寄主定位、识别、产卵等过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大蛾卵跳小蜂;寄生蜂;舞毒蛾;触角感受器;扫描电镜;性二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建军;王敬贤;栾庆书;都慧;姜旭;董莉莉;曹传旺
作者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32;鞍山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建军;王敬贤;栾庆书;都慧;姜旭;董莉莉;曹传旺-.大蛾卵跳小蜂触角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157-164
A类:
大蛾卵跳小蜂,ChS
B类:
触角感受器,电镜观察,雌雄,成虫,感受机制,相关功能,角背,背面,腹面,雄蜂,分布密度,雌蜂,总长,索节,TS,CaS,板形,PS,乳状,hm,鬃毛,BB,FS,观察发现,基部,端部,性二型,跳小蜂科,科昆虫,寄主定位,产卵,寄生蜂,舞毒蛾
AB值:
0.238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