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一步优化林分经营管理措施,准确评估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短期影响,为提高人工林的碳汇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建省三明市官庄国有林场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位、土壤条件相对一致的林分,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弱度间伐(31%,伐后林分2250株/hm2,LIT)、中度间伐(45%,伐后林分1800株/hm2,MIT)、强度间伐(63%,伐后林分1200株/hm2,HIT)等3种间伐强度;共设置9块20 m×20 m样地,采集深度为1m剖面内不同土层的土壤;并在样地内每木检尺,利用生物量回归方程对乔木层生物量进行估算,同时实测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生物量;通过元素分析仪测定植被和土壤碳含量,并根据碳含量估算碳储量.[结果]间伐后3年,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LIT、MIT、HIT处理样地乔木层碳储量依次为66.16、58.78、49.71 t/hm2;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0.03%~0.19%和0.01%~0.67%;凋落物层碳储量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87%~4.32%,间伐对凋落物层碳储量无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在不同间伐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杉木人工林土壤层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HIT处理土壤层碳储量较LIT和MIT处理降低了32.07%和1.03%.间伐后3年,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LIT、MIT和HIT处理样地总碳储量依次为173.85、161.12、121.73 t/hm2.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储量之和占比超过90.00%,表明乔木层和土壤层是巨大的碳库,且间伐短期降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结论]间伐后短期内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碳储量则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间伐3年后试验林地还处于恢复期,杉木人工林间伐短期内会降低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研究结果可部分解释间伐后短期内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储量的分布格局,并为研究区的人工林碳汇增加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间伐;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分配
作者姓名:
王有良;林开敏;宋重升;崔朝伟;彭丽鸿;郑宏;郑鸣鸣;任正标;邱明镜
作者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福建 南平 353211;贵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林业局,贵州黔南州 558000;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福建 三明 350803
引用格式:
[1]王有良;林开敏;宋重升;崔朝伟;彭丽鸿;郑宏;郑鸣鸣;任正标;邱明镜-.间伐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短期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65-73
A类:
B类: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短期影响,间伐强度,分配格局,林分,经营管理,生物量,碳汇能力,福建省三明市,国有林场,坡位,土壤条件,照完,随机区组,hm2,LIT,MIT,HIT,种间,样地,1m,不同土层,利用生物,乔木层,林下植被,元素分析仪,定植,土壤碳含量,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土壤有机碳储量,间伐处理,土壤层,总碳,碳库,林地,恢复期,林间,分布格局,可持续经营,碳分配
AB值:
0.1640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