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M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MSA(应用微粒球替代无水酒精行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HOCM患者10例.分析MSA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6分钟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10例HOCM患者均成功完成MSA治疗.1例室间隔厚度为26 mm、单纯栓塞第一室间隔支的MSA患者,术后随访时发现LVOTG无明显下降,且二尖瓣反流量增多,遂转心外科手术.其余9例MSA患者,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LVOTG均减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室间隔厚度与LVOTG均明显减小(P均<0.05),其中LVOTG术后6个月较术前下降幅度最大,且与术后3个月相比进一步下降(P<0.05);术后6个月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1例、Ⅲ级8例,术后6个月时Ⅱ级6例、Ⅰ级3例;术前二尖瓣重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5例、轻度反流1例,术后6个月二尖瓣中度反流仅1例、轻度反流8例;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随访期间,10例MSA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无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及死亡病例.结论:MSA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HOCM治疗技术,尤其有益于有第一、第二室间隔支适合栓塞的HOCM患者.室间隔厚度>25 mm,且只有第一室间隔支适合栓塞的HOCM患者可能从MSA中获益较少.
文献关键词:
微球室间隔消融术;肥厚型心肌病;安全性;有效性
作者姓名:
林国钦;林俊敏;翁志成;林丽明;许开祖;陈晓敏;翁育娟;卓建伟;吴梅芳
作者机构:
351100 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351100 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介入科;351100 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超声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国钦;林俊敏;翁志成;林丽明;许开祖;陈晓敏;翁育娟;卓建伟;吴梅芳-.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国循环杂志,2022(06):590-594
A类:
心肌消融,微球室间隔消融术
B类:
隔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SA,HOCM,莆田学院,心血管内科,微粒,无水酒精,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LVOTG,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二尖瓣反流,心肌肌钙蛋白,栓塞,间隔支,术后随访,心外科手术,月相,月均,本处,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死亡病例,有益于,肥厚型心肌病
AB值:
0.159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