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明确当地臭氧生成敏感性变化的主控因子是制定有效臭氧污染控制策略的前提.采用卫星观测OMI FNR(Ratio of the tropospheric columns of Formaldehyde to Nitrogen dioxide,HCHO/NO2)指示剂将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OFS(Ozone Formation Sensitivity)划分为VOCs控制区、协同控制区和NOx控制区.基于地理探测器,量化气象条件、人为源前体物及其交互作用与OFS的关系.研究揭示:(1)河南省夏季OFS以协同控制区为主,区域内臭氧污染严重,仅次于VOCs控制区.2005年-2015年,FNR值波动下降,OFS向协同控制区转变,主要受NOX减排的影响.2016年之后,FNR值变大,OFS有向NOx控制区转变的趋势.(2)人为源排放是OFS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平均可解释FNR变化的40.5%(q=0.405).若CO、PM2.5、NO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物 NMVOC(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排放量增加,FNR减小,河南省夏季 OFS 向 VOCs控制区转变,对NOx减排的敏感性降低.(3)地表净太阳辐射SSR(q=0.321,Surface net Solar Radiation)和大气柱总水量TCW(q=0.302,Total Column Water)是河南省夏季OFS变化的主要气象驱动因素.SSR增加,FNR减小,使臭氧生成对VOCs更加敏感.TCW对OFS变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当TCW<40kg/m2时,TCW增加,FNR减小,臭氧生成对VOCs更加敏感;当TCW>40kg/m2时,TCW增加,FNR增大,臭氧生成对NOx更加敏感.(4)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OFS空间分布的驱动大于单一因子的独立作用,人为源前体物和气象因子的交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加强对臭氧生成光化学过程的认识,为制定合理的污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
文献关键词:
大气污染;臭氧生成敏感性;地理探测器;气象条件;人为源排放;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白杨;王盼;赵鹏飞;郭建忠;王家耀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郑州450046;河南省时空大数据技术创新中心,郑州450046;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学),开封475004;河南省时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45004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白杨;王盼;赵鹏飞;郭建忠;王家耀-.河南省夏季臭氧生成敏感性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遥感学报,2022(05):988-1001
A类:
TCW
B类:
臭氧生成敏感性,驱动因素分析,确当,主控因子,臭氧污染,污染控制策略,卫星观测,OMI,FNR,Ratio,tropospheric,columns,Formaldehyde,Nitrogen,dioxide,HCHO,NO2,指示剂,OFS,Ozone,Formation,Sensitivity,VOCs,控制区,协同控制,NOx,地理探测器,化气,气象条件,前体物,仅次于,NOX,人为源排放,驱动因子,可解释,PM2,挥发性有机物,NMVOC,Non,methane,Volatile,Organic,Compounds,太阳辐射,SSR,Surface,net,Solar,Radiation,Total,Column,Water,40kg,独立作用,气象因子,光化学,化学过程,污染减排,减排措施,大气污染
AB值:
0.3250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