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臭氧卫星遥感六十年进展
文献摘要:
臭氧已成为中国继PM2.5之后多地的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防治是中国"十四五"及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本文回顾了近60年来国内外臭氧卫星观测方面的主要进展,包括卫星探测载荷和臭氧相关的反演应用技术等,分为3个阶段总结了卫星载荷天底、临边和掩星3种探测方式的发展历程.臭氧卫星遥感反演算法和监测应用也随着载荷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本文重点介绍了臭氧柱总量和垂直廓线卫星遥感反演算法、近地面臭氧及其前体物观测、平流层臭氧入侵观测和区域传输、臭氧卫星观测数据的精度验证等方面的重要进展.对比国际臭氧卫星遥感监测,中国臭氧监测卫星发展滞后,虽然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中陆续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具有初步的臭氧监测能力,但在卫星载荷在功能、性能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比如空间分辨率、信噪比等方面.在算法反演和监测应用方面,目前臭氧柱总量反演精度较高,还存在对流层中低层和近地面臭氧浓度反演精度不够,臭氧污染评估及成因分析不足,如近地面臭氧污染迁移转化过程、平流层臭氧侵入识别分析等问题,是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文献关键词:
臭氧;遥感;柱总量和廓线反演;平流层;卫星载荷;反演;监测应用
作者姓名:
赵少华;杨晓钰;李正强;王中挺;张玉环;王玉;周春艳;马鹏飞
作者机构: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济南25010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北京1001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少华;杨晓钰;李正强;王中挺;张玉环;王玉;周春艳;马鹏飞-.臭氧卫星遥感六十年进展)[J].遥感学报,2022(05):817-833
A类:
柱总量和廓线反演
B类:
卫星遥感,六十年,PM2,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主要进展,应用技术,卫星载荷,天底,掩星,探测方式,遥感反演,反演算法,监测应用,不断更新,垂直廓线,近地面臭氧,前体物,平流层,区域传输,卫星观测数据,精度验证,重要进展,比国,遥感监测,臭氧监测,发展滞后,空间基础设施,设施规划,高光谱,光谱观测,大气环境监测,监测能力,小差,空间分辨率,反演精度,对流层,中低层,地面臭氧浓度,污染评估,成因分析,迁移转化,转化过程,识别分析
AB值:
0.342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