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平天山岩体的南东边缘,是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以切层产出的热液脉型矿体为主,顺层的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为辅.系统的野外测量和研究表明,脉状矿体形态简单,主要受控于近直立的北北西向断层;层状矽卡岩型矿体主要受围岩地层中的灰岩夹层控制.为查明成矿流体的类型、性质、演化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文章对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显微测温、成分及H-O-S同位素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矿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新民铜多金属矿床可以分为以下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早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脉阶段.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为398~286℃,盐度w(NaCleq)=13.0%~6.2%;早期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374~163℃,盐度w(NaCleq)=9.3~4.3%;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为340~151℃,盐度w(NaCleq)=8.0%~2.6%;方解石-石英脉阶段均一温度为298~150℃,盐度w(NaCleq)=5.4%~1.6%.主成矿阶段(早期和晚期金属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以高中温、中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为主,流体沸腾和流体混合是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H-O同位素组成(δD值介于-86‰~-64‰,δ18OH2O值介于0.33‰~7.47‰)显示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有关,且后期有大气降水混入.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1.4‰~2.6‰,推测硫源与晚白垩世岩浆-热液系统有关.新民铜多金属矿床为晚白垩世区域岩石圈减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并与邻区的Au-Cu-Pb-Zn-Ag矿床共同构成了大平天山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文献关键词:
地球化学;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矿床成因;新民铜矿;广西贵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港;陈懋弘;李杨林;王昱;吴启强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广西贵港 537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港;陈懋弘;李杨林;王昱;吴启强-.广西贵港新民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J].矿床地质,2022(03):506-526
A类:
新民铜矿
B类:
广西贵港,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床位,大平,天山,山岩,岩体,东边,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热液脉型,顺层,层状,矽卡岩型,外测,脉状矿体,受控,近直立,北北西,西向,围岩,灰岩,夹层,查明,成矿流体,演化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流体包裹体,测温,测试分析,成矿阶段,金属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均一温度,盐度,NaCleq,N2,沸腾,流体混合,矿质,同位素组成,18OH2O,大气降水,混入,34S,晚白垩世,热液系统,岩石圈减薄,伸展,热液充填,填交,交代,Au,Pb,Ag,地球化学,矿床成因
AB值:
0.2436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