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伴生碲铋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文献摘要:
铋、碲金属元素作为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中的两种重要伴生矿化组分,其赋存状态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通过野外系统地质采样、详细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查明了铋、碲元素在该矿床中主要呈独立矿物赋存于金属硫化物内部、裂隙或边缘,形成的碲铋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自然铋、硫碲铋矿B、叶碲铋矿、辉铋矿、碲银矿、碲铋矿、辉碲铋矿、赫碲铋矿、萨硫碲铋铅矿和应硫碲铋矿等.自然铋的矿物颗粒结晶粗大,形成环境相对稳定,是Bi的主要赋存形式之一,且常常出现自然铋和辉铋矿共存.Bi主要来源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和部分围岩中矿化元素的活化,Te的来源与深部岩浆活动或地幔物质有着密切关系.燕山期岩浆热液携带了大量含矿流体上升,当高温热液演化到中温时,Bi、Te金属元素便逐渐富集、沉淀而成矿.
文献关键词:
大宝山矿床;碲铋矿物;成因矿物学;电子探针;广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邓明华;方贵聪;赵如意;陈远荣;张宏;吴家旭;黄振男;杨蕊嘉;莫连
作者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 541006;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广西壮族自治区三〇五核地质大队,广西柳州 545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邓明华;方贵聪;赵如意;陈远荣;张宏;吴家旭;黄振男;杨蕊嘉;莫连-.广东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伴生碲铋矿物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矿产与地质,2022(05):962-970
A类:
碲铋矿物,叶碲铋矿,大宝山矿床
B类:
东大,铜多金属矿床,矿物特征,指示意义,金属元素,伴生矿,赋存状态,成因研究,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查明,该矿,金属硫化物,裂隙,银矿,铅矿,矿物颗粒,粗大,形成环境,Bi,赋存形式,燕山期,酸性岩浆,岩浆热液,围岩,中矿,矿化元素,Te,深部,岩浆活动,地幔,密切关系,含矿流体,温热,成矿,成因矿物学
AB值:
0.3031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