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斗争史"的初撰——赵纪彬《中国哲学史纲要》析论
文献摘要:
哲学史书写是思想史考察的对象."斗争史"和狭义的"认识史"都属于广义的"认识史".在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传入中国之前,斗争史书写就已由赵纪彬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开其端绪.《纲要》聚焦于中国现代转型的时代任务,并强调这一转型中政治革命的作用,哲学史书写是为了实现哲学上的"翻身".在语言策略上,《纲要》一方面广用提喻,把哲学视为社会的功能和最高的科学,另一方面也运用反讽,强调哲学史家的认识论优势.在情节模式上,《纲要》具有"争鸣""斗争""螺旋"三个层次,其中"斗争"占据主导地位.在哲学气质上,《纲要》混杂着怀疑论和独断论.此后的斗争史书写保留了怀疑论的姿态,独断论的倾向则进一步增强.80年代以来的认识史书写接过了《纲要》所隐含的问题,试图在怀疑与独断、自由与团结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文献关键词:
斗争史;认识史;赵纪彬;《中国哲学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鲍文欣
作者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 哲学研究所,上海 20023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鲍文欣-."斗争史"的初撰——赵纪彬《中国哲学史纲要》析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2):82-90
A类:
赵纪彬,日丹诺
B类:
斗争史,中国哲学史,史纲,析论,史书,思想史,狭义,认识史,诺夫,传入中国,端绪,现代转型,时代任务,政治革命,翻身,语言策略,面广,提喻,反讽,史家,认识论,情节模式,争鸣,混杂着,怀疑论,独断论,接过
AB值:
0.2896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