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古代诗歌的"悲愤"情感及其诗学价值
文献摘要:
作为一种文论思想和创作观,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开创性地将"愤"的个人情感与诗歌创作及审美联系起来,并被后来的文论家和诗人赋予"悲愤成诗"和"悲愤出诗人"的情感特征.对古代诗人而言,内涵越来越丰富的"悲愤"情感显然在诗歌创作当中构成了他们对人生理想、社会更替及天下命运的本质认知与诗性书写.因而,梳理"发愤著书"文论观点和古代诗人对"悲愤"情感及其相近内涵的阐释与认知谱系,概观古代诗人"悲愤成诗"的审美特征及其书写结构,对探讨古代诗歌风雅、风骨的审美传统和书写经验,呈现古代诗歌中经典之作、传世之作的生成动力与诗学逻辑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古代诗歌;发愤著书;悲愤诗学;经典传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覃才;董迎春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覃才;董迎春-.古代诗歌的"悲愤"情感及其诗学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74-79
A类:
悲愤诗学
B类:
古代诗歌,诗学价值,文论思想,创作观,司马迁,发愤著书,开创性,人情,诗歌创作,情感特征,人生理想,更替,本质认知,诗性,性书写,概观,审美特征,书写结构,风雅,风骨,审美传统,写经,经典之作,传世之作,生成动力,经典传统
AB值:
0.3643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