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在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应用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林分密度是反映单木林分中林木株树和竞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构建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一个重要变量.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指标来构建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提高林分预测精度.[方法]以福建邵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密度长期试验林28 a连续观测数据为依据,基于可变生长率法,建立了含5种林分密度指标的杉木林分蓄积年生长模型.[结果]模型决定系数R2均在0.979以上,精度高于不含密度指标的对照组模型.在包含密度指标的模型中,精度最高的为每公顷株数N密度模型,其次是相对植距RS密度模型,但是这两个模型参数估计不显著而被舍弃.所有模型的R2数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每公顷株数N林分蓄积量模型(0.979 9)、相对植距模型(0.979 9)、林分密度指数SDI模型(0.979 4)、优势高营养面积比Z模型(0.979 3)、Nilson密度指数模型(0.979 0)以及不含密度指标模型(0.972 8).[结论]除去N指标和RS指标模型,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中表现最好的是以林分密度指数SDI为密度指标的模型.其次,还发现在低造林密度(1 667~3 333株.hm-2)林分,蓄积生长量要大于中高造林密度(5 000~10 000株·hm-2)的林分.
文献关键词:
杉木;林分密度指标;林分蓄积量年生长模型;可变生长率法
作者姓名:
姜丽;张雄清;段爱国;张建国
作者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姜丽;张雄清;段爱国;张建国-.不同林分密度指标在杉木林分蓄积量模型的应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22(05):97-102
A类:
林分密度指标,可变生长率法,Nilson,林分蓄积量年生长模型
B类:
杉木林,蓄积量模型,单木,中林,林木,林分生长,福建邵武,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长期试验,连续观测,观测数据,积年,决定系数,公顷,株数,密度模型,对植,RS,模型参数估计,舍弃,密度指数,SDI,面积比,指数模型,指标模型,除去,造林密度,hm,生长量
AB值:
0.226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