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水稻抗氧化性及产量对稻田淹涝退水过程的响应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鄱阳湖区汛涝期稻田淹涝背景下,不同淹涝退水过程对水稻抗氧化性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中稻拔节期分别设置泥沙量(S0:0kg/m3;S1:0.10kg/m3;S2:0.25 kg/m3)、淹没历时(F1:3 d;F2:6 d)和退水历时(D1:3d;D2:6 d)不同处理组合,同时设置正常控水生长的对照(CK),共13个处理.通过测定水稻剑叶SPAD值、叶片抗氧化性酶活性以及产量,研究水稻生长对不同淹涝退水过程的响应机制.[结果]①水稻叶片SPAD值随泥沙量、淹没历时或退水历时的增加而减少,在淹没结束并开始退水前达到最低值,S2F2D2处理在持续淹没达到6 d时较CK下降幅度最大(46.40%).②水稻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及MDA量随淹涝退水过程先上升后下降,均在淹没结束并开始退水前达到最大值.③水稻经不同淹涝退水处理后表现为千粒质量显著下降(P<0.05),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其中S0F2D2处理和S2F2D2处理较CK减产幅度最大,分别达到52.22%和52.00%.[结论]受拔节期不同淹涝退水过程的影响,中稻抗氧化性增强、产量下降.与泥沙量相比,淹没历时和退水历时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淹没退水历时越长产量减幅越大.在试验条件下,将中稻拔节期淹涝退水历时控制在6d内,可有效减少水稻受灾、降低洪涝损失.
文献关键词:
水稻;淹涝;泥沙量;退水;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冰蕊;才硕;郭巧玲;时红;时元智;赵树君;姜成名
作者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南昌330013;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南昌33020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29;三峡大学,湖北宜昌443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冰蕊;才硕;郭巧玲;时红;时元智;赵树君;姜成名-.水稻抗氧化性及产量对稻田淹涝退水过程的响应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22(07):111-118
A类:
S2F2D2,S0F2D2
B类:
稻田,淹涝,退水过程,响应研究,鄱阳湖区,盆栽试验,中稻,拔节期,泥沙量,S1,10kg,淹没,D1,3d,不同处理,控水,剑叶,SPAD,叶片抗氧化,抗氧化性酶,水稻生长,响应机制,稻叶,最低值,POD,先上,千粒质量,水稻产量,减产,响水,减幅,试验条件,6d,受灾,洪涝
AB值:
0.2223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