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自2016—2020年收治的累及后外侧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57例,按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2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记录受伤至内固定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随访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范围及手术并发症,根据HSS、SF36量表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组,13例采用内侧单钢板固定,17例内侧双钢板固定,后外侧平台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133.7±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3±111.0)m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7.2°(0~5°;115~140°),平均HSS评分为93.9±3.2,平均SF36评分为91.5±3.3,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侧切口浅表感染,8例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组,均采用后内侧钢板、前外侧钢板固定,有11例采用后外侧平台支撑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157.0±31.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3.7±142.1)m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8.3°(0~10°;110~140°),平均HSS评分为94.2±3.3,平均SF36评分为91.6±3.6.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切口浅表感染,7例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下肢力线均正常,未见其他并发症.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内侧伴后外侧骨折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医生应根据骨折的形态特征来推导损伤机制、结合客观器械条件制定完善的术前计划,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文献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Ⅳ型;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作者姓名:
翟启麟;庄健;杨军;高如峰;罗从风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上海 20179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 200233
引用格式:
[1]翟启麟;庄健;杨军;高如峰;罗从风-.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6):834-840
A类:
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
B类:
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比较,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不同手术入路,受伤,内固定,固定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随访,随访评估,骨折复位,复位情况,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关节活动范围,手术并发症,HSS,SF36,膝关节功能评分,可比性,钢板固定,双钢板,后外侧平台,支撑钢板,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浅表,取出术,平台支撑,前外侧切口,均差,后外侧骨折,损伤机制,术前计划
AB值:
0.1608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