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生长特性及种群调控效果研究
文献摘要:
洱海先后人为引入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西太公鱼(Hypomesus nipponensis),其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生物学特性已对洱海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捕捞调控可降低其生物量.为了掌握其生长特性,评估人工调控效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洱海采集2种鱼标本,通过测量体长与体重数据,对种群参数(L∞、W∞、k、t0、Z、M、E)进行估算,并调查分析其年产量变化.结果显示:(1)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回归参数b值分别为3.2148和2.8770,均属于等速生长.西太公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3.65[1-e-1.80(t+0.17)],Wt=28.09[1-e-1.80(t+0.17)]3.2148,生长拐点年龄为0.48,相应体重为8.51 g,体长为9.41 cm;太湖新银鱼生长方程为Lt=9.45[1-e-0.92(t+0.38)],Wt=2.69[1-e-0.92(t+0.38)]2.8770,生长拐点年龄为0.75龄,相应体重为0.78 g,体长为6.11 cm.(2)西太公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10.20、2.56、7.64和0.75,太湖新银鱼为4.66、1.84、2.82和0.61.(3)西太公鱼资源量2015-2018年呈逐年递增,但上升幅度逐年降低,而太湖新银鱼资源量2015-2018年逐年降低.研究表明,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个体发育正常,生长周期相差一个月左右,西太公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太湖新银鱼,人工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献关键词:
洱海;西太公鱼;太湖新银鱼;种群调控;生长参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公莉;过龙根;尹成杰;杨姣姣;杨雅兰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洱海研究院,云南大理67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公莉;过龙根;尹成杰;杨姣姣;杨雅兰-.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生长特性及种群调控效果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22(01):117-123
A类:
西太公鱼,种群调控,Hypomesus,nipponensis
B类:
洱海,海西,太湖新银鱼,鱼生,生长特性,调控效果,Neosalanx,taihuensis,生长速度,繁殖率,生物学特性,已对,海生,造成影响,捕捞,生物量,人工调控,体长,重数,种群参数,t0,年产量,产量变化,鱼体,等速,速生,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t+0,Wt,生长拐点,拐点年龄,重为,总死亡,死亡系数,自然死亡,开发率,资源量,上升幅度,个体发育,生长周期,一个月,生长参数
AB值:
0.2778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