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黑潮及相邻海域表层砂壳纤毛虫分布模式:以夏季黄海、东海至西太平洋断面为例
文献摘要:
2019年夏季对沿黄、东海至西太平洋跨越黑潮一个断面(122°E~145°E)的表层砂壳纤毛虫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了黑潮中砂壳纤毛虫与相邻水体的差异.根据水文环境及各站位所处的空间位置,我们将研究区域划分为大洋边缘区域、黑潮区域和大洋区域.各站位砂壳纤毛虫的丰度范围为3.95~31.94 ind·L–1,种丰富度范围为6~24种.共发现砂壳纤毛虫21属42种,有7种优势种,分别为缩短原纹虫(Protorhab-donella curta)、杆状真铃虫(Eutintinnus stramentus)、卢氏真铃虫(E.lusus-undae)、镯形囊坎虫(Ascam-pbelliella armilla)、管状真铃虫(E.tubulosus)、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 longa)和斯廷细瓮虫(Steen-strupiella steenstrupii),其中缩短原纹虫为最优势种类,在每个站位均有检出.根据33种常见种的丰度分布模式,将砂壳纤毛虫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为广布类群,丰度最高;类群Ⅱ主要出现在断面中部,受黑潮影响较大,其中酒杯类管虫(Dadayiella ganymedes)可以作为黑潮的指示种;类群Ⅲ主要出现大洋区域;类群Ⅳ则主要分布于大洋边缘区域,丰度较低.黑潮区域砂壳纤毛虫群落有不同于其他两个区域的种类,种丰富度最高.本研究首次对黑潮及其相邻海域中表层砂壳纤毛虫的分布模式进行分析,该结果有助于理解黑潮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砂壳纤毛虫;群落;指示种;黑潮;西太平洋
作者姓名:
宣俊;李海波;王超锋;董逸;赵苑;赵丽;张武昌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宣俊;李海波;王超锋;董逸;赵苑;赵丽;张武昌-.黑潮及相邻海域表层砂壳纤毛虫分布模式:以夏季黄海、东海至西太平洋断面为例)[J].海洋科学,2022(02):28-36
A类:
Protorhab,donella,curta,Eutintinnus,stramentus,lusus,undae,Ascam,pbelliella,armilla,tubulosus,Helicostomella,strupiella,steenstrupii,Dadayiella,ganymedes,现大洋
B类:
黑潮,邻海,海域,砂壳纤毛虫,分布模式,黄海,东海,西太平洋,年夏季,落进,邻水,水文环境,各站,空间位置,区域划分,边缘区域,ind,丰富度,优势种,杆状,铃虫,卢氏,管状,longa,Steen,常见种,类群,广布,面中部,酒杯,指示种,浮游生物,生物地理,地理分布
AB值:
0.2103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