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四国海报为中心
文献摘要: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象,植根不同的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形象记忆;海报的颜色、空间布局和特殊符号运用,建构起男权认可的"巾帼英雄"概念,削弱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海报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塑造出东方落后的形象.因此,挪用他国文化符号进行传播,若缺失平等和敬畏的心态,跨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也应开发本土传统文化意象和符号资源,主动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全球文化形象,减少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被"污染"的状况.
文献关键词:
视觉意象;原型意象;跨文化传播;迪士尼电影《花木兰》;海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静茜;高嘉玮
作者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 语言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静茜;高嘉玮-.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以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四国海报为中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2):137-150
A类:
B类:
视觉意象,跨文化传播,传播效果,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四国,上映,海外市场,获得好评,中国观,共鸣,比美,电影海报,中国市场,原型意象,植根,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同国,形象记忆,特殊符号,符号运用,男权,巾帼英雄,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成见,塑造出,挪用,敬畏,大打折扣,本土传统,文化意象,讲述中国故事,全球文化,文化形象,传统文化符号
AB值:
0.3811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