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薹草属少花薹草组(莎草科)的果囊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文献摘要: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Paniceae(莎草科)26种3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果囊形状(喙除外)为倒卵球形、椭球形或卵球形,均为钝三棱状,果囊长度为1.99~7.27 mm,喙多弯曲(仅1种C.striatula果囊的喙直立),喙急缩或渐缩,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为1/8~1/2,表皮细胞多明显隆起,极少数隆起不明显,且多数性状种内保持稳定;(2)喙口形态分斜截、平截、微二齿和二齿4类,且在种内有变异,如C.arakiana、线柄薹草C.filipes、丝柄薹草C.rouyana、C.purpurifera;(3)可根据果囊长度和喙的收缩情况区分部分近缘种,如线柄薹草与少囊薹草C.egena、浙江薹草C.zhejiangensis与显舌薹草C.macroglossa;(4)果囊长度、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在sect.Paniceae s.s.与sect.Laxiflorae 2组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的界定有一定价值;(5)被视为组或亚属重要分类性状的果囊横切形状(三棱状或双凸状)在界定少囊薹草组与相关组时无意义,果囊形态对界定少花薹草组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
文献关键词:
薹草属;少花薹草组;果囊;微形态;系统学意义
作者姓名:
鲁益飞;刘永娣;郑子洪;何芳;褚文珂;金水虎;金孝锋
作者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杭州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浙江遂昌 323300
引用格式:
[1]鲁益飞;刘永娣;郑子洪;何芳;褚文珂;金水虎;金孝锋-.薹草属少花薹草组(莎草科)的果囊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22(06):760-766
A类:
少花薹草组,果囊,系统学意义,Paniceae,striatula,arakiana,filipes,rouyana,purpurifera,egena,zhejiangensis,macroglossa,Laxiflorae
B类:
薹草属,莎草科,电镜观察,Carex,sect,变种,微形态特征,除外,椭球,三棱,直立,表皮细胞,隆起,极少数,种内,口形,有变,分部,近缘种,横切,凸状,无意义
AB值:
0.1943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