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尾巨桉人工林立地因子筛选及评价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尾巨桉栽培区立地因子筛选及立地类型划分,为该地区尾巨桉人工林立地选择特别是大径材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栽培区7.5年生尾巨桉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设置40块样地,收集生长数据(树高、胸径、优势高)、气候因子(年日照时数)和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数据,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数量化理论Ⅰ研究立地因子与林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聚类分析,对样地进行生产力等级和立地类型划分.[结果]以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养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和年日照时数8个立地因子与尾巨桉优势高建立数量化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为0.956,达极显著水平(P<0.01);数量化模型中,海拔、土壤质地、坡向和年日照时数均与尾巨桉优势高极显著相关(P<0.01),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对尾巨桉优势高的贡献率达62.75%.根据数量化回归模型和调查样地的立地因子数据,计算得到各样地尾巨桉优势高预测值,进而划分出高、中、低3组优势高生产力等级,尾巨桉优势高分别为27.16 m、24.19~25.45m和21.77~23.40m;再以年日照时数、海拔、土壤质地3个立地主导因子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不同生产组间年日照时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差异显著(P<0.05),年日照时数表现为高产组最长,低产组最短,土壤粘粒含量表现为高产组高于中、低产组,海拔表现为高产组显著低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机质、全P、有效Mg和有效Cu含量均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中、低产组,土壤有效Mn含量表现为高产组显著高于低产组.[结论]影响尾巨桉栽培区人工林生产力的主导立地因子为年日照时数、海拔和土壤质地,尾巨桉在年日照时数较长、海拔较低以及土壤粘粒、有机质、全P、有效Cu、有效Mg和有效Mn含量较高的立地环境中生长更好.
文献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立地因子筛选;立地评价;数量化理论Ⅰ
作者姓名:
张程;欧阳林男;陈少雄;张维耀;陈沫;何沙娥;刘学锋
作者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湛江524022;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引用格式:
[1]张程;欧阳林男;陈少雄;张维耀;陈沫;何沙娥;刘学锋-.尾巨桉人工林立地因子筛选及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1):52-62,71
A类:
立地因子筛选,立地评价
B类:
尾巨桉人工林,林立,立地类型划分,大径材培育,用典,抽样法,样地,生长数据,树高,胸径,气候因子,日照时数,地形因子,坡向,坡位,土壤理化性质,数量化理论,林木生长,生长量,土壤养分,分等级,土壤质地,土壤密度,量化模型,复相关系数,显著水平,分出,45m,40m,再以,地主,主导因子,生产组,含量差异,低产,土壤有机质,Mg,Mn,立地环境
AB值:
0.1850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