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刺防治骨质疏松症:基于动物实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动物实验模型,总结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近5年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针刺治疗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研究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总结15项实验研究,发现针刺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调节成骨和破骨相关的OPG/RANK/RANKL、Wnt/β-catenin、MAPKs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肠道钙吸收,上调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的表达,提高雌激素水平,抑制瘦素释放,调整胰岛功能及协调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结论 近5年来,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研究更加深入,在影响表观遗传、中枢调控和调节肠道物质吸收等方面有新发现.
文献关键词:
针刺;骨质疏松症;机制;动物模型;综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婵;张强;韩栩珂;姚承佼;陈秋
作者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 610072;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成都 610075;四川省骨科医院 成都 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婵;张强;韩栩珂;姚承佼;陈秋-.针刺防治骨质疏松症:基于动物实验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07):2883-2891
A类:
B类:
防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实验机,最新进展,动物实验模型,针刺治疗,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医学文献,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Library,松动,动物模型,研究资料,评价分析,成骨,破骨,骨相,OPG,RANKL,Wnt,catenin,MAPKs,信号传导通路,钙吸收,调成,BMP,RUNX2,雌激素水平,瘦素,胰岛功能,协调组,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新发现
AB值:
0.41252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