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CT腹部脂肪定量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CT腹部脂肪定量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腹部CT扫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在GE AW4.7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脐水平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VFA与SFA的比值(VFA/SFA).颈动脉超声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根据IMT将患者分为IMT≤0.9 mm组和IMT>0.9 mm组;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比较2组间临床实验室指标、腹部脂肪定量参数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变量预测效能.结果 性别、VFA、VFA/SFA在IMT≤0.9 mm、IMT>0.9 mm组间及斑块组、无斑块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FA[比值比(OR)=4.935,95% 置信区间(CI)1.174~20.744,P=0.029]、VFA/SFA[OR=16.520,95%CI 4.251~64.199,P<0.001]是IMT>0.9 mm的独立危险因素.VFA/SFA(OR=3.783,95%CI 1.309~10.933,P=0.014)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FA、VFA/SFA预测IMT>0.9 m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5、0.968,VFA/SFA预测颈动脉斑块的AUC为0.878.结论 CT腹部脂肪定量参数VFA、VFA/SFA是IMT的独立危险因素.VFA/SFA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VFA/SFA增高能够预测颈动脉斑块.
文献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脏脂肪;皮下脂肪;计算机体层成像;内膜中层厚度
作者姓名:
孙潇楠;孟闫凯;高晶晶;王小龙;余苗;岳思宇;赵明明;李绍东;徐凯
作者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江苏 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影像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2;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与数字医学研究所,江苏 徐州 221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潇楠;孟闫凯;高晶晶;王小龙;余苗;岳思宇;赵明明;李绍东;徐凯-.CT腹部脂肪定量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22(08):1278-1283
A类:
B类:
腹部脂肪,脂肪定量,定量参数,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GE,AW4,工作站,站上,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超声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临床实验室,实验室指标,参数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变量预测,预测效能,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比值比,置信区间,颈动脉斑块形成,计算机体层成像
AB值:
0.161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