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白光胃镜检查和13-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的1160例病例,依据13C-UBT检查结果分为2组:H.pylori感染组(812例)和无H.pylori感染组(348例).比较2组白光胃镜下胃粘膜形态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H.pylori感染独立相关的胃黏膜形态特征,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关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H.pulori感染组白光胃镜下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等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H.pylori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OR=116.280)、点状发红(OR=4.821)、胃黏膜肿胀(OR=3.432)、胃体皱襞肿大蛇形(OR=4.336)、胃体黏膜呈"龟纹样"(OR=9.346)是H.pylori感染的独立相关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弥漫性胃黏膜充血、点状发红、胃黏膜肿胀、胃体皱襞肿大蛇形、胃体黏膜呈"龟纹样"预测H.pylori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9(95%CI:0.796~0.859)、0.687(95%CI:0.648~0.725)、0.750(95%CI:0.713~0.785)、0.578(95%CI:0.537~0.619)、0.619(95%CI:0.578~0.619),其中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较大,它们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68%和72.17%、97.13%、52.96%.结论 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以弥漫性胃黏膜充血、胃黏膜肿胀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较大.
文献关键词:
白光胃镜;胃黏膜;幽门螺杆菌;胃炎;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微;陈晓莉;蔡仁颂;朱莉;闾素婷;邢小丽
作者机构:
570311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微;陈晓莉;蔡仁颂;朱莉;闾素婷;邢小丽-.白光胃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2(02):152-156
A类:
pulori
B类:
白光胃镜,胃黏膜形态,形态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价值分析,pylori,相关性胃炎,海南医学院,胃镜检查,检查和,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胃粘膜,形态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价值,弥漫性,充血,点状,发红,胃体,皱襞,肿大,蛇形,龟纹,纹样,相关因子
AB值:
0.1608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