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长期观测资料的黄海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
文献摘要:
为了分析黄海沿岸历史风暴潮的特征规律,本文基于黄海沿岸9个长期潮位观测站的历史水位资料,提取风暴潮事件,将原始水位序列分离出天文潮成分和非潮余水位成分,对非潮余水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能量在半日、全日频率区间较为集中;统计每个风暴潮事件中,最大非潮余水位出现的潮汐相位,发现出现在涨、落潮期间的概率显著高于高、低潮位期间的概率;进一步将最大非潮余水位和偏斜增水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离散程度较高.以上这些现象均表明,从长期尺度上,所分析的黄海沿岸各站位均存在显著的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尤其是在水深较浅、潮差较大的区域.
文献关键词:
风暴潮;黄海;天文潮-风暴潮相互作用;调和分析;余水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尤晓昳;武国相;梁丙臣;刘仕潮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山东省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尤晓昳;武国相;梁丙臣;刘仕潮-.基于长期观测资料的黄海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8):77-88
A类:
B类:
长期观测,观测资料,海天,天文潮,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研究,黄海沿岸,潮位,观测站,取风,余水位,半日,全日,频率区间,潮汐,落潮,低潮,偏斜,增水,间离,离散程度,所分,各站,水深,较浅,潮差,调和分析
AB值:
0.33864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