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广东汕头市近十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文献摘要:
本文基于广东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B-P神经网络和C5.0决策树算法,对广东汕头市"热岛效应"的年际、季节和日变化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汕头市年际尺度上近十年均呈现"热岛效应",季节尺度上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日变化尺度上在中午前后较强.同时发现,影响汕头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子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面积和气压.绿化覆盖率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吸热减弱热岛强度,建成区面积通过城区下垫面储热性质变化和"屋顶低压效应"增强热岛强度,气压通过"热岛环流"减弱热岛强度.通过对"雨岛效应"和"浑浊岛效应"分析发现,汕头市"雨岛效应"具有增强的趋势,并主要出现在夏季."浑浊岛效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秋季和冬季较强,春季和夏季较弱.
文献关键词:
热岛效应;统计分析;人工智能;城市气象
作者姓名:
张树钦;黄哲帆;唐若莹;赖鹏有;张韶晶;陶咪咪
作者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南海海洋气象研究院,广东 湛江 524088;中国气象局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高等学校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 湛江 524088;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引用格式:
[1]张树钦;黄哲帆;唐若莹;赖鹏有;张韶晶;陶咪咪-.广东汕头市近十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8):19-30
A类:
B类:
汕头市,城市热岛效应,统计局,经济发展指标,气象观测,观测数据,C5,决策树算法,年际,日变化,尺度特征,热岛强度,度夏,中午,午前,建成区面积,蒸腾作用,吸热,下垫面,储热,热性质,屋顶,热岛环流,雨岛效应,浑浊,城市气象
AB值:
0.3002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