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长江流域夏季极端高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的关系
文献摘要:
本文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1960—2016年夏季(6—8月)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Extreme High Temperature,EHT)事件的强度、暖昼、暖夜发生日数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对应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EHT事件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事件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1960—1970年和2002—2016年为暖时期,1971—2001年为冷时期.相较于冷时期,暖时期在高温强度、暖昼和暖夜的发生日数方面均明显偏暖.针对于该极端高温年代际特征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暖时期位于长江流域北部的对流层中高层异常反气旋和偏北偏西的西太平洋副高有利于该地区下沉运动的增强,进而有利于极端高温的出现.同时,在对流层低层,位于中国东部的异常反气旋将低纬地区的暖湿气流携带至长江流域,这也有利于长江流域EHT事件的发生.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AMO与长江流域夏季EHT事件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关系,AMO超前中国夏季长江流域的EHT事件6~8 a,这对预测中国长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文献关键词:
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年代际变化;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
作者姓名:
孙亚卿;李春;石剑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引用格式:
[1]孙亚卿;李春;石剑-.长江流域夏季极端高温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的关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2):13-22
A类:
B类:
长江流域,年代际变化,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地面观测,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年夏季,Extreme,High,Temperature,EHT,生日,日数,年代际特征,大气环流,流进,Atlantic,Multidecadal,Oscillation,AMO,极端高温事件,高温强度,和暖,于长江,对流层,中高层,反气旋,偏北,偏西,西太平洋副高,低层,中国东部,暖湿气流,带至,指示作用
AB值:
0.267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