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资源量动态及其外在驱动因素
文献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上层小型鱼类鱼卵或仔稚鱼是渤海莱州湾各调查时期主要产卵季节鱼类早期资源主体成分.基于历史调查资料并结合补充调查构建莱州湾鱼卵、仔稚鱼及其生境因子调查数据集,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从数据集中提取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生活史生境要素信息;采用ArcGIS软件绘制各种不同年代产卵(育幼)场分布图;运用时间序列和典范对应分析阐明其早期资源生态密度(EDN-ELH)与太平洋年代际变率(PDO)、多变量ENSO事件指数(MEI)、黄河月入海径流量(MRYR)和渤海捕捞强度(FEBH)等因子关联性.结果显示,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产卵活动集中于年内升温期,产卵适温盐范围相对较广;产卵(育幼)场时空分布受外海高盐水和黄河冲淡水势力相互消长影响并具种的异质性,鳀(Engraulis japonic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除外,各种鱼类低盐河口近岸产卵特性明显,同种仔稚鱼较其鱼卵呈明显近岸分布趋势.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EDN-ELH及其产卵(育幼)场分布处年际和年代际波动中.相较20世纪80年代,鳀、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Temminck et Schlegel,1846)]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Bleeker,1854)]EDN-ELH 显著降低,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Bleeker,1849)]显著升高,黄鲫[Setipinna tenuifilis(Valenciennes,1848)]和沙氏下鱵[(Hyporhamphus sajori(Temminck et Schlege1,1846)]保持相对稳定.PDO和MEI指数"暖位相"期鳀和沙氏下鱵 EDN-ELH较高,"冷位相"期赤鼻棱鳀、黄鲫、青鳞小沙丁鱼和斑鰶EDN-ELH较高.MRYR对各种鱼类(黄鲫和赤鼻棱鳀除外)EDN-ELH变动影响显著(P<0.05),与鳀、斑鰶和青鳞小沙丁鱼EDN-ELH负相关,与沙氏下鱵正相关.捕捞对鳀和斑鰶EDN-ELH影响尤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休渔期"外对其产卵群体高强度捕捞.本研究通过阐释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补充量动态及种群"上行控制"和"下行控制"因素,旨在深入探究渤海中上层小型鱼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关键机制.
文献关键词:
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资源密度;鱼卵仔鱼;长期变化;黄河月入海径流量
作者姓名:
卞晓东;万瑞景;单秀娟;金显仕
作者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卞晓东;万瑞景;单秀娟;金显仕-.莱州湾中上层小型鱼类早期资源量动态及其外在驱动因素)[J].中国水产科学,2022(03):446-468
A类:
中上层小型鱼类,黄河月入海径流量,MRYR,FEBH,Bleeker,Thryssa,kammalensis,Setipinna,tenuifilis,Valenciennes,Hyporhamphus,sajori,Schlege1,早期资源密度,鱼卵仔鱼
B类:
莱州湾,鱼类早期资源,资源量,其外,驱动因素,仔稚鱼,渤海,产卵,体成分,调查资料,合补,生境因子,数理统计分析,早期生活史,生境要素,要素信息,ArcGIS,育幼,场分布,分布图,典范对应分析,资源生态,态密度,EDN,ELH,太平洋,年代际变率,PDO,多变量,ENSO,MEI,海捕,捕捞,子关,外海,高盐水,冲淡,淡水,水势,势力,消长,长影,Engraulis,japonicus,Temminck,Schlegel,除外,低盐,盐河,河口,近岸,年际,Konosirus,punctatus,沙丁鱼,Sardinella,zunasi,位相,究其原因,休渔,渔期,补充量,上行控制,下行控制,海中,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响应,关键机制,长期变化
AB值:
0.2708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