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5-甲基四氢叶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干预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干预特性和可能机制.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2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MTHF低剂量组(0.5 mg/kg)和5-MTHF高剂量组(2 mg/kg),每组12只.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活性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内皮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含量增加(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降低(P<0.001),主动脉中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斑块弥漫,提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模型组血清活性叶酸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77.47%(P<0.001).与模型组相比,5-MTHF低剂量组、5-MTHF高剂量组血清活性叶酸水平升高(P=0.042,P<0.001),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P=0.046,P<0.001);5-MTHF低剂量组大鼠的血脂异常、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NF-κB p65和LOX-1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5-MTHF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和LDC-C含量降低(P=0.023,P=0.036),HDL-C含量升高(P=0.035);NO浓度、NOS和SOD活力增加(P=0.035,P=0.022,P=0.04);MDA、TNF-α、IL-6、ET-1含量降低(P=0.022,P=0.045,P=0.024,P=0.045),GSH-Px活力明显增强(P=0.007);LOX-1 mRNA表达下调(P=0.038),NF-κB p65 mRNA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THF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无消退作用,但高剂量5-MTHF可减少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斑块中泡沫细胞聚集.结论 5-MTHF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泡沫细胞聚集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但未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和下调LOX-1 mRNA表达.
文献关键词:
5-甲基四氢叶酸;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氧化应激;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虹;张正铎;唐延金;祁少俊;高希宝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理化检验学系,山东 济南25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虹;张正铎;唐延金;祁少俊;高希宝-.5-甲基四氢叶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干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8):6-13
A类:
活性叶酸
B类:
干预作用,MTHF,可能机制,高脂饮食,D2,动脉粥样硬化模型,Wister,高剂量,处死,大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内皮因子,苏木,木精,伊红,染色法,主动脉病理变化,qRT,核因子,p65,凝集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体质量下降,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C,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降低,平滑肌细胞,细胞增生,弥漫,叶酸含量,酸浓度,叶酸水平,血脂异常,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白介素,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明显增强,调差,消退,泡沫细胞,细胞聚集,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氧化
AB值:
0.20080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