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盆底超声评价不同产次及分娩方式对耻骨直肠肌厚度改变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通过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产次及分娩方式对耻骨直肠肌(PR)厚度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12月产后42~60 d复诊的产妇150例,包括初次阴道分娩、二次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分娩产妇各5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静息和最大缩肛动作下经会阴腔内二维超声检查:测量左、右侧PR前部、中部及后部的厚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PR厚度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静息状态时,初次及二次阴道分娩组左、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的厚度均小于剖宫产分娩组[左侧:(5.66±1.22)mm vs(6.05±1.05)mm vs(6.73±1.30)mm、(5.88±1.22)mm vs(6.11±1.12)mm vs(6.71±1.08)mm、(5.96±1.13)mm vs(6.15±0.94)mm vs(6.72±1.21)mm;右侧:(5.88±1.34)mm vs(5.80±1.16)mm vs(6.49±0.96)mm、(6.14±1.38)mm vs(6.10±0.95)mm vs(6.81±0.91)mm、(6.22±1.30)mm vs(6.10±1.15)mm vs(7.01±1.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次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比较:左侧,t=4.244、3.602、3.246,P<0.001、<0.001、=0.002;右侧,t=2.617、2.866、3.133,P=0.010、0.005、0.002;二次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分娩组比较:左侧,t=2.877、2.727、2.631,P=0.005、0.008、0.010;右侧,t=3.240、3.816、3.838,P=0.002、<0.001、<0.001)。最大缩肛动作时,初次阴道分娩组产妇左、右侧PR前部、中部、后部的厚度均小于剖宫产分娩组[左侧:(6.83±1.30)mm vs(7.76±1.25)mm、(7.00±1.42)mm vs(7.72±1.05)mm、(7.09±1.36)mm vs(7.83±1.28)mm;右侧:(7.11±1.35)mm vs(7.70±1.20)mm、(7.17±1.25)mm vs(7.89±1.20)mm、(7.33±1.36)mm vs(8.01±1.4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3.646、2.883、2.802,P<0.001、=0.005、=0.006;右侧:t=2.192、2.310、2.419,P=0.031、0.023、0.017];二次阴道分娩组产妇PR左、右侧前部、中部、后部的厚度分别为(7.32±1.20)mm、(7.28±1.27)mm、(7.56±1.35)mm;(7.23±1.19)mm、(7.44±1.22)mm、(7.51±1.09)mm,与剖宫产分娩组产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缩肛动作时,初次阴道分娩组与二次阴道分娩组产妇PR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娩对PR收缩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初次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对PR收缩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文献关键词:
超声检查;耻骨直肠肌;分娩方式;产次
作者姓名:
何莎;赵胜;范建华;高艳多;黄君红;戢秀勤;朱霞
作者机构:
430070 武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
引用格式:
[1]何莎;赵胜;范建华;高艳多;黄君红;戢秀勤;朱霞-.盆底超声评价不同产次及分娩方式对耻骨直肠肌厚度改变的影响)[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22(01):17-22
A类:
B类:
同产,产次,分娩方式,耻骨直肠肌,盆底超声检查,检查评估,PR,复诊,阴道分娩,剖宫产分娩,分娩产妇,受检者,经会阴,二维超声,前部,后部,静息状态,厚度比,收缩功能
AB值:
0.1228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