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湖南两次不同类型致灾暴雨水汽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气块轨迹追踪模式(HYSPLIT v4.9),分析了湖南省2020年6月21—25日(过程一)、7月5—9日(过程二)两次不同类型强(特强)区域性致灾暴雨过程的成因,比较水汽特征差异.研究发现:①两次过程间隔时间短,落区重叠,洪涝灾害面积广,其中6月21—25日的强降雨产生于纬向环流背景下的副高边缘处,为副高边缘类暴雨;7月5—9日的暴雨产生于环流经向度大、斜压性强的大尺度背景下,为低涡冷槽型暴雨.②过程一水汽主要集中在80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过程二中低层水汽在降雨全阶段均表现为强汇合,最强降水时段水汽汇合层可达500 hPa,湿层深厚,两次过程水汽汇合中心均与暴雨区对应.③两次过程湘中以北暴雨区均有一支源于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比湿较大、传输高度较低.过程一水汽源于西太平洋,沿副高边缘传输的东南气流比湿大,过程二源于巴尔喀什湖的偏北气流比湿较小,这两支气流均是导致该区域持续性暴雨的关键水汽传输通道.④湘中以北区域暴雨主要流入边界是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的南边界,南边界和西边界持续稳定向暴雨区输入水汽是长时间降雨的主要成因.
文献关键词:
HYSPLIT模式;暴雨;副高边缘类;低涡冷槽类;水汽特征;湖南省
作者姓名:
胡燕;刘红武;曾钰婷;苏涛;刘焕乾
作者机构:
湖南省气象台,湖南 长沙410000;气象防灾减灾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000;中国民用航空局西南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四川 成都610000;湖南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湖南 长沙4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燕;刘红武;曾钰婷;苏涛;刘焕乾-.湖南两次不同类型致灾暴雨水汽特征分析)[J].灾害学,2022(03):93-98,111
A类:
副高边缘类,低涡冷槽类
B类:
致灾暴雨,雨水,水汽特征,NCEP,再分析资料,气块,轨迹追踪,HYSPLIT,v4,特强,暴雨过程,特征差异,两次过程,间隔时间,洪涝灾害,强降雨,纬向,环流背景,流经,经向,斜压性,大尺度,槽型,hPa,对流层,二中,中低层,汇合,强降水,降水时段,雨区,湘中,孟加拉湾,比湿,汽源,西太平洋,于巴尔,巴尔喀什湖,偏北,两支,持续性暴雨,传输通道,北区,区域暴雨,南海,南边,西边,持续稳定,主要成因
AB值:
0.37655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