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有效空间载体的城市街道空间活力量化研究——以海口市生活型街道为例
文献摘要:
引入耗散结构理论,把人体生命系统和空间系统整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街道空间活力产生机制,并基于有效空间载体构建街道空间活力量化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海口市生活型街道为例,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街道空间活力值在同时段内支路要高于次路,同街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相对稳定,且白天和夜间的活力值几乎相当;有效经济载体对街道空间活力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其中,个体经济尤其小微型经济是街道空间活力营造的主力军,大型货、服贸中心地对街道空间活力起龙头带动作用,大型人口中心地对街道空间活力影响度反而较低;公共功能类因子对街道空间活力的影响仅次于经济要素类因子,景观艺术类因子则对普通生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十分有限.
文献关键词:
城市街道;空间活力;有效空间载体;熵权TOPSIS法;量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世平;杨超
作者机构:
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世平;杨超-.基于有效空间载体的城市街道空间活力量化研究——以海口市生活型街道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1):119-130
A类:
有效空间载体
B类:
城市街道空间,街道空间活力,量化研究,海口市,生活型街道,耗散结构理论,空间系统,系统整合,产生机制,载体构建,TOPSIS,支路,工作日,休息日,白天,个体经济,活力营造,中心地,带动作用,口中,影响度,仅次于,经济要素,景观艺术,艺术类,量化评价
AB值:
0.2284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