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CACNA1H基因敲除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CACNA1H基因敲除(knockout,KO)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25只3~4周龄C57BL/6背景的CACNA1H KO小鼠作为实验组,26只同年龄同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作为对照组.通过三箱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社交、焦虑和重复刻板行为后测量其脑质量与脑体积,用尼氏染色法(Nissl staining)观察海马神经元数目.将CACNA1H杂合子小鼠与Thy1-GFP-O小鼠杂交,构建CACNA1H-/--Thy1+(KO-GFP)及CACNA1H+/+-Thy1+(WT-GFP)小鼠,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及成熟度.结果:三箱实验中,社交测试阶段,KO小鼠在陌生鼠箱中的时间比空箱更长(F1,14=95.086,P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05);新社交对象识别测试阶段,KO小鼠在新陌生鼠箱与陌生鼠箱中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4=18.062,P<0.05;Post-Hoc:P>0.05),探索的偏好指数低于对照组(t=2.390,P<0.05).旷场实验中,KO小鼠在旷场中心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2.503,P<0.05),自梳理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t=-2.299,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KO小鼠脑质量/体质量和脑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t=-0.660,P>0.05),但其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t=2.323,PP<0.05),且KO-GFP小鼠海马齿状回区树突棘密度较对照组增加(t=-2.374,P<0.05),而成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结论:CACNA1H KO小鼠具有孤独症样行为,可能与海马齿状回区神经元数目减少及树突棘密度增高有关.
文献关键词:
CACNA1H;小鼠;基因敲除;孤独症谱系障碍;行为测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焦翠;王俭妹;况海霞;武志红;柳涛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南昌 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科研中心,南昌 3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焦翠;王俭妹;况海霞;武志红;柳涛-.CACNA1H基因敲除对小鼠孤独症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2):209-216
A类:
Thy1+,CACNA1H+
B类:
基因敲除,孤独症样行为,海马神经元,knockout,KO,周龄,C57BL,野生型,wild,type,WT,三箱,旷场实验,实验观察,重复刻板行为,后测,脑体积,尼氏染色,染色法,Nissl,staining,杂合子,GFP,树突棘密度,成熟度,测试阶段,陌生,空箱,PP,Post,Hoc,交对,时间差异,活动时间,自梳,海马齿状回,小鼠海马,孤独症谱系障碍,行为测试
AB值:
0.2297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